工商時報【記者劉靜瑀╱台北報導】
第12輪兩岸貨貿談判昨(23)結束,經濟部昨晚宣布,雙方因開放產業項目、關稅配額、稅率以及調適期等四大議題,仍深陷拉鋸戰。據了解,陸方要求兩岸貿易須正常化,我方則擬定以「開放工業、固守農業」為底線因應,雙方同意在12月中下旬於台北再次協商。
據了解,雙方談判難題,關鍵在汽車、石化、工具機、面板等4大產業的關稅配額與稅率仍談不定,惟已決定下月續談。
其中,我方爭取汽車整車與石化業上游塑膠原料,爭取以年度配額方式,零關稅進軍大陸市場;已納ECFA早收的工具機則鎖定中高階工具機,採延長調適期降關稅因應;面板將採兩岸供應鏈方式,台灣生產之特殊性面板,包括4K或曲面面板等產品,已與大陸市場有所區隔,可望獲得降稅。
另一方面,由於我方農產品不開放原則下,過去保護的紡織成品、石化原料、石材等工業產品,未來都可能對大陸開放。為此,經濟部已備有因應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方案,高達982.1億元金額,盼能輔導上述傳產轉型因應。
第12輪貨貿協議協商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3天後,國貿局長楊珍妮、工業局長吳明機昨晚主持記者會表示,雙方希望貨貿能在年內有重大進展,此次兩岸貨貿談判團隊雙方肩負業者壓力而來,最核心的關稅調降與市場開放程度,仍然談不下來。
據了解,雙方有意朝「高品質自由化」貨貿協議努力,意指9成以上產品降稅;馬習會後,在高層支持下,兩岸能立即決定1個月內再談一回,「相當罕見」,希望下次可能是談判最終回!
吳明機說,我方持續就面板、汽車、石化、工具機等四大產業項目,與陸方密切溝通,「確實有些進展」。不過,因談判是一個範圍,雖雙方已有具體共識但未全盤底定,必須等陸方帶回確認且進行內部討論,下回繼續努力,「雙方還要一點時間」。
吳明機強調,目前已與陸方有共識,即使進行關稅減讓,雙方產業也要能合作、互補互惠,避免造成惡性競爭,期待雙方在合理產業發展空間下,讓我中小企業、傳統產業能獲取更多優惠待遇。
另外,針對特定原產地規則,原有待磋商項目約為308項,經雙方努力後已有155項達成共識,多數為藥品類,僅剩193項因我方堅持,未來還有待進一步協商。
也許你還會想看
留言列表